家乡祭祖文化

来源:DoLike.CN 时间:2018-02-06 09:07:47 责编: 人气: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这是古人对清明节最真切的描述。古往今来,在文人墨客笔下的清明大多都是悲怆感伤的,清明雨上,几多凄凉。但是,在我的家乡却不是这样。这里有的不是生死离别的悲酸泪,而是欢声笑语。

每逢清明时节,家家户户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祭祖活动。说其轰轰烈烈并不是子虚乌有,也不是夸大其词,这是实实在在的活动。农村老人总有一种信念:已逝的亲人并未远去,他永远都是家庭的一份子。他们只是在另一个世界过着美好的生活,保佑着后代。老人们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。渐渐的祭祖活动便在欢乐的氛围中进行着,代代传承。我想这已成为一种乡土文化。

小时候 ,家里每逢清明都会去坟前祭祖。即使父母不在家,去外地打工,爷爷也会特意前去。带上奶奶亲手做的炸骨朵(一种用面粉和着糖萝卜炸出来的小吃,因酷似花骨朵而得名)、烧纸和一些水果,带着一颗虔诚、敬爱的心,爷爷赶着那特有的骡车便出发了。坟地在深山里,离家很远,村上好多人为了方便一起搭伙前去。那时村上最流行的交通工具便是拖拉机了,村民们开着长长的拖拉机,浩浩荡荡出发了。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带上自家做的炸骨朵去祭祖,因为这是一种风俗,一种习惯。长长的拖拉机冒着股股浓烟,憨厚的村民露着浅浅笑颜,一次大型祭祖活动就这样展开了。

等我长大一点,爷爷便带着我一同前去了。清晨,我们早早出发,路上冷风凛冽。

东边太阳刚刚从山头升起,透着微弱的红光,渐渐给人些许暖意。北方的天气就是这样,这个季节,这个时间,是寒冷的。爷爷挥着鞭子,骡车咯吱咯吱作响,这条路很是漫长。如果不是寒冷,想必我早睡着了。路上也会遇见很多同乡人、邻乡人,匆忙打个招呼,便各自前行。大家的终极目的地都是墓地。道路崎岖不已,坑洼不平,骡车颠颠跛跛,坐着真是不舒服,但还是很快乐,很好奇,毕竟第一次来。道路在山间环绕,绵埂蜿蜒,路的两旁荒草丛生,这些不知名的野草在天地间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。给荒凉的大山增添了些许生机。在阳光的笼罩下,大山一片苍茫,古老而沧桑。

漫长等待下,终于到达目的地,那是一片荒地,有着一座孤坟而已。据爷爷讲述,这座坟是祖太爷的。爷爷在坟前三叩首后,上了三根香。接着,爷爷摆上各类贡品,烧了纸钱,又开始扫墓。没有悲伤,没有凄凉,有的只是平淡欣然的笑意。爷爷把上坟只是当做一次探亲而已,坐在坟前,爷爷给我讲着祖辈的故事,思绪悠远绵长。不远处的老乡们走了过来,带着自家的小吃、水果,与我们一起席地而坐。大家说说笑笑、胡拉闲扯,互相品尝着美味的食物,享受着。谁说清明节一定悲伤肃穆,谁说清明节一定梦断魂伤,快乐亦是清明节的表现。这种祭祖文化给人以幸福快乐的感觉。

渐渐的我长大了,现在已上了大学。家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,往日崎岖不平的路已被修建成新的柏油马路,光滑而平坦。拖拉机已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车辆。但是依旧不变的是家乡祭祖文化。近几年的清明节,乡民们依旧上坟祭祖,带着各类祭品:

生机勃勃的黄色菊花、各类水果、还有精致的糕点等。他们依旧满怀热情、带着一种浓浓的祭祖之情踏上这条“探亲”之路。偶尔,乡民们也会在这天杀猪宰羊,大行祭祀。比如谁家考上了大学生,谁家大丰收等,都会在这天祭祀。邻里之间都会去帮忙,乡民们也去凑个热闹,畅酒言欢,好不兴奋。这天是欢乐的,是兴奋的。

家乡古老的乡土祭祖文化,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而生,逐渐成长。它带着独特的气息,像一位天使,给这里憨厚忠实的人民送来爱的传承。他是家乡历代沧桑变化的见证,是家乡人美好心愿的寄托。在这朴实真实的文化里,一颗颗心有了光明。人们对亲人的怀念、对幸福的向往、对爱的追求使得这深厚的祭祖文化愈加繁荣。

一种文化,牵动你我心。也许它并不高雅,也许它并不华丽,但它绝对圣洁,绝对真诚。家乡祭祖文化犹如是,祖祖辈辈,历代秉承。无论时代变迁、时光流逝,这种文化依然存在着,依然生生不息,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。它是一种象征,一种传统乡土文化的象征;它是一种信念,一种相信天上人间共美好的信念;它是一种寄托,一种恋家念亲的寄托;它是一种夙愿,一种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的夙愿。坚信这种文化是不会消亡的,是不会颓败的。传统祭祖文化将永远在我心。

家乡土生土长的祭祖文化,将在时光的长河里涌动着,流淌着,香火相续,一脉传承。